蚕,繁体字作蠶。《说文解字》说:蠶,任丝也。从䖵,朁聲。意即肚子里有丝之虫。成为“天虫”之蚕,是后来的事。
我国养蚕的历史有近五千年,神话传说中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即教万民养蚕缫丝。在一些蚕桑产地,至今依然保留着祭拜蚕神或者蚕花娘娘的风俗。自古以来,不管官方和民间,对蚕都是十分重视的。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从蚁蚕到熟蚕吐丝做茧一共五龄,经四次“眠”,四次蜕皮)、做茧化蛹、破茧成蛾等阶段。古代历史上,描写蚕的诗词歌赋多不胜数,就“蚕赋”这一题而言,有以下名篇:
一.荀子《蚕赋》
荀子名况,字卿,人称“荀卿”,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李斯、韩非子等人老师。荀子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的《赋》共写了礼、知(智)、云、蚕、箴五种事物。其中描写蚕的一段如下:
有物于此,㒩㒩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荀子即称颂蚕“功被天下,为万世文”,可见对蚕评价之高。而他又从功立身废、事成家败、女身马头、屡化不寿、善壮拙老、有父母无牝牡、冬伏夏游、食桑吐丝、前乱后治、夏生恶暑、喜湿恶雨、三伏三起等外形变化、生活习性各方面进行描写,揭示了家蚕变态、眠性、化性、生殖、性别、食性、生态、结茧、缫丝和制种等方面特征,可见当时养蚕、做丝、织绸工艺之成熟。当然,他说有父母而无牝牡,说明当时或许还不懂分辨蚕之雌雄。
荀子的《蚕赋》虽然是明写蚕,其实多用象喻,把蚕的种种经历与当时社会现象对比,也有相通之处,所以他说“蚕理”,代表了一种哲学。
魏晋时嵇康亦有《蚕赋》,但是仅有残句:“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却是出自荀子的《蚕赋》,整篇已经看不到。
二.杨泉《蚕赋》
杨泉,字德渊,别名杨子,生卒年不详,西晋时期哲学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杨泉曾为吴国(今浙江绍兴)处士。太康六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国后,杨泉被征入晋。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杨泉《蚕赋》如下:
惟阴阳之产物,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生,皆缠绵而自周。伊夫蚕之为物,功巨大而弘优,成天子之衮冕,著皇后之盛服,昭五色之玄黄,作四时之单复。是以王者贵此功焉,使皇后命三宫之夫人,又世妇之吉者,亲桑于北宫。二月初吉,遂布令於天下,百辟兆民,使咸务焉。是以仲春之月,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惟蚕之祖。编使童男,作以童女。温室既调,蚕母入处。陈布说种,柔和得所。晞用清明,浴用谷雨。爰求柔桑,切若细缕。起止得时,燥湿是候。逍遥偃仰,进止自如。仰似龙腾,伏似虎趺。员身方腹,列足双俱。昏明相推,日时不居。粤召役夫,筑室于房。于房伊何?在庭之东。东受日景,西望馀阳。既酌以酒,又挹以浆,壶餐在侧,敷修在旁。我邻我党,我助我康。於是乎蚕事毕矣,大务时。,阁纡卷薄,洒扫宫庭。蚕母须饰,从容自宁。至于再宿三日,乃开阖启房,是瞻是观。方者四张,员者纡盘,纵者相属,横者交连。分薪柴而解著,茧系互而相攀。竞以挐攫,再笑再言。惰者悦而忘解,劣者勉以增勤。是月也,天子以太牢之礼,献茧于寝庙。皇后亲缲三盆,然后辨于夫人世妇,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趋缲事。尔乃丝如凝膏,其白伊雪。以为衣裳,冠冕服饰,礼神纳宾,各有分职,以给百礼,罔不斯服。夫功也起於绵,绵成於翼,翼颂之难,周论之罔极。殷斯勤斯,如何勿忆!
梁代萧绎在《金楼子》中批评杨泉:“《蚕赋序》曰:‘古人作赋者多矣,而独不赋蚕,乃为《蚕赋》。’是何言欤?楚兰陵荀况有《蚕赋》,德渊近不见之,有文不如无述也。”这是批评杨泉的序的,而不是赋本身。
杨泉《蚕赋》正文用较短的篇幅描述了蚕的饲养生产全过程,向我们展示了1800年前先人的养蚕生产状况,同时又写了皇后亲自带头缫丝,然后织成丝绸、做成服装礼神纳宾等真实场景,“皇后亲缲三盆,然后辨于夫人世妇,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趋缲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晋时期养蚕业的兴旺繁荣。
三.陆龟蒙《蚕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陆龟蒙《蚕赋》并序如下:
荀卿子有《蚕赋》,杨泉亦为之,皆言蚕有功于世,不斥其祸于民也。余激而赋之,极言其不可,能无意乎?诗人“硕鼠”之刺,于是乎在。
古民之衣,或羽或皮。无得无丧,其游熙熙。艺麻缉纑,官初喜窥。十夺四五,民心乃离。逮蚕之生,茧厚丝美。机杼经纬,龙鸾葩卉。官涎益馋,尽取后已。呜呼!既豢而烹,蚕实病此。伐桑灭蚕,民不冻死。
陆龟蒙一反荀子和杨泉对蚕的赞美,说要“伐桑灭蚕”,当然不是对蚕桑的厌恶,而是陆龟蒙身处吴越,深知当地“逮蚕之生,茧厚丝美。机杼经纬,龙鸾葩卉。”的优点。但是在唐朝末年,随着统治阶级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官府和贵族对普通百姓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正是因为丝绸有种种优点,才导致“官涎益馋”,百姓辛辛苦苦养蚕缫丝织绸,到最后被官府“尽取后已”,让老百姓怎么生活?所以,陆龟蒙是以一种愤懑的心情去写《蚕赋》的。乱世降临,又何止蚕丝一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反映的都是民不聊生的状况。“既豢而烹”,不单蚕是如此,生民也是一样的遭遇。
所以,蚕之一物,在不同人手里就有不同的作用,在能够与民休息的统治者手里,就是强国富民的宝贝,在贪官污吏手中就是剥削压迫的工具。变的不是蚕,是世道人心。
在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城市的兴起与乡村的转型潮流难挡,“丝绸之府”家家户户栽桑养蚕的传统也越来越难以为继。桑地萎缩,蚕农老龄化,产业工人老龄化,工厂减少,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维护好、发展好蚕、桑、丝、绸这一传统产业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现实课题。一是如何保证5000年的丝绸文化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出现断层。如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解决有地种桑、有农养蚕、有工理丝、有厂兴业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在与其他国家、其他纤维种类的竞争中如何扬长避短,避免曲高和寡的问题,实现产销两旺,保证蚕农增收,工厂增效。三是如何内强质量、外塑品牌,实现产业升级,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品牌化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蚕丝行业能够像蚕一样“屡化如神”,挣脱自身发展的束缚,早日实现真正的飞跃。
(作者:菰蒲旧人诗文)
中华母亲《嫘祖颂》
嫘 祖 颂
作词:晓野
作曲:刘党庆
演唱:张宇 张文博
青龙山下
抬头仰望
献上世人
无限敬仰
嫘祖的传说 五千年
说不完 道不尽
丝绸文明沧海桑田
千古传唱
嫘祖湖水
春意荡漾
华夏儿女 把你歌唱
先祖的记载书千行
说不完 道不尽
丝绸之源盐亭发祥
五洲芬芳
啊~~~嫘祖
先蚕祖师抽丝织锦
啊~~~嫘祖
散播幸福恩泽四方
嫘祖湖水
春意荡漾
华夏儿女
把你歌唱
先祖的记载书千行
说不完道不尽
丝绸之源盐亭发祥
五洲芬芳
啊~~~嫘祖
华夏母亲丝秀天下
啊~~~嫘祖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啊~~~嫘祖
先蚕祖师抽丝织锦
啊~~~嫘祖
散播幸福恩泽四方
啊~~~嫘祖
华夏母亲丝秀天下
啊~~~嫘祖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嫘祖颂》
宋小梅演唱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先民创造了著名于世的灿烂文化。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长河中,仅有两位女性被人们尊称为“祖”和“神”,她们就是嫘祖妈妈和妈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妈妈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有妈就有家,妈在家就安!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太平靠女人,家庭兴旺靠母亲。中华文明五千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文化标识。黄帝正妃嫘祖妈妈辅佐黄帝统一天下,为国、为民、为和谐社会奋斗终生。嫘祖妈妈是实现西陵内部联盟和西蜀部落联盟,并与黄帝实现部族大联盟;辅弼黄帝,联盟炎帝榆罔,东进中原,战败蚩尤,统一万邦,奠定华夏立国基础的政治家。黄帝元妃嫘祖妈妈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泽被中华,惠及全球,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篇章。她是教民养蚕、丝织、制衣、推行天下,开创并推进上古文明的教育家。嫘祖妈妈生二子,她和轩辕黄帝决定,把长子青阳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接受艰苦环境磨练;让能担当大任之孙颛顼继承黄帝位。表明嫘祖妈妈是识大体,不循私,义方教子,大爱无私的贤妻圣母,以身垂范,为万世母师。她是恩威并用,化干戈为玉帛,平定西陵境内多次小部落叛乱的军事家。她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进行人伦教化,体现毕生为民谋福利的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被祀为中华民族“第一位和平女神”。嫘祖妈妈由人文共祖被朝廷祀为“先蚕”,民间祀为“蚕神”“丝绸之母”。由于她巡行全国教民蚕桑而逝于道上,被人们祀为“道神”“行神”“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并演变为“旅游之神”——旅游者的保护神。国人敬祀嫘祖妈妈,由祖先崇拜发展为神灵崇拜,由民族共祖演进为人格神,具有二重身份,她和炎帝、黄帝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她堪称中华民族上古时代最杰出的、伟大的、唯一的大发明家和女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慈善家和教育家。她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巾帼英雄、人民英雄、民族英雄和幕后英雄。她拥有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优秀品质和最光辉形象。嫘祖妈妈是空前的女性,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中华母亲嫘祖妈妈是炎黄子孙永远不能忘却的女神!
中华母亲嫘祖妈妈
中华儿女啊,永远把你传承颂扬!
于文华演唱《中华母亲》
杨洪基演唱《中华母亲》
乌兰图雅演唱《中华母亲》
中华母亲《嫘祖颂》
嫘 祖 颂
作词:晓野
作曲:刘党庆
演唱:张宇 张文博
青龙山下
抬头仰望
献上世人
无限敬仰
嫘祖的传说 五千年
说不完 道不尽
丝绸文明沧海桑田
千古传唱
嫘祖湖水
春意荡漾
华夏儿女 把你歌唱
先祖的记载书千行
说不完 道不尽
丝绸之源盐亭发祥
五洲芬芳
啊~~~嫘祖
先蚕祖师抽丝织锦
啊~~~嫘祖
散播幸福恩泽四方
嫘祖湖水
春意荡漾
华夏儿女
把你歌唱
先祖的记载书千行
说不完道不尽
丝绸之源盐亭发祥
五洲芬芳
啊~~~嫘祖
华夏母亲丝秀天下
啊~~~嫘祖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啊~~~嫘祖
先蚕祖师抽丝织锦
啊~~~嫘祖
散播幸福恩泽四方
啊~~~嫘祖
华夏母亲丝秀天下
啊~~~嫘祖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温暖苍生美名远扬
中国,作为唯一没有断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来,一直让我们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无比自豪!遗憾的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是唯一至今没有设立自己的法定的“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的大国!中华父亲节是民间专家学者倡议为弘扬孝文化而设立的节日,如中华圣诞节、中华感恩节、中华母亲节等一样属于仍未被国家相关部门正式确定的“节日”。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商家为了促销,把一些西方的节日搬到中国,例如西方的父亲节、西方的母亲节、西方的情人节、西方的圣诞节,等等,让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世界东西文化交流本身并没有错,而错的是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祖先和文化,抱着别人的父母叫爸妈。但是这远远无法体现出全球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中华5000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国,作为唯一没有断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让我们无比自豪!可是现代中国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百年之久,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中国社会,物资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却不知不觉陷入诚信缺失、道德败坏的窘境! 并且面临被西方国家文化和经济殖民的危险境地!“孔子学院”“中药”和“中医养生”在国外遍地开花的同时,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忘却了传统节日,过着“洋人节”,深受“西医”危害! 中国人均输液量是世界平均的若干倍,全世界95%以上的中医药相关的交易与中国人无关!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教育独有的“学生苦、教师累”,“教师劳而无功、无成就感”、学生“高分低能”“学不能用、毕业就失业”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
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国家一再出台政策,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件“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文明五千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文化标识。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嫘祖,是轩辕黄帝的元妃。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嫘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嫘祖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嫘祖文化具有丝绸文化、服饰文化、婚姻文化、旅游文化、母爱文化等丰富内涵,而中华母亲文化则是以母亲为主体、以慈爱为核心的中国女性根文化。新时期应大力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当今世界,在国际上稍有影响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而号称“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却缺失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中华父母黄帝嫘祖文化”也一直为社会和学界所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缺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显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黄帝嫘祖为中华人文始祖,加强黄帝嫘祖文化研究,对推动中华父母文化研究、中华父亲节和中华母亲节的设立以及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设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母亲黄帝元妃——嫘祖妈妈
黄帝与夫人嫘祖妈妈
共祭中华母亲嫘祖妈妈
此照片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8日第四版(照片中的书法为和谐中国网总编李耀君书)
嫘祖妈妈是轩辕黄帝的正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也就是说,当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一例外地称黄帝是自家始祖的时候,也就应该明白,华人无一例外的是嫘祖妈妈的子孙后代,嫘祖妈妈就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伟大母亲。
嫘祖妈妈发明并且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蚕神”“蚕神娘娘”。 有蚕乃有丝,有丝乃有绸,有丝绸乃有“丝绸之路”。嫘祖妈妈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去寒避暑的物质文明,其“创造、发明、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更是照耀千秋万代的。今天,党中央习主席提出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交流,我们大力弘扬嫘祖文化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梦,嫘祖情,丝绸路,和天下。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也就是说,嫘祖妈妈除了创造了养蚕织绸制衣技术,而且还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创立婚姻制度和礼仪,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通过设立“中华母亲节”,一是培养每个人的认祖归宗感;二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三是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四是把对父母的恩和爱推及到所有人和事,促进社会和谐。
全球华人一起过自己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父亲母亲和圣哲贤人,也有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和传说,我们应该好好纪念中华民族的父亲母亲,学习圣贤文化,而不应该盲目地到别人父母的坟头上去祭祖。虽然这些年有很多人在呼吁,情况有些好转,但依然有一些商家和年轻人还是在过西方的节日。在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我们觉得有必要尽快统一国人的认识,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中华父亲节”(倡议把黄帝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作为中华父亲节)、“中华母亲节”(倡议把黄帝元妃嫘祖生日农历二月初十作为中华母亲节)、“中华爱情节”(或”中华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华感恩节”(倡议把农历九月十五黄帝元妃嫘祖祭日作为中华感恩节),“中华圣诞节”( 12月26日,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日,建议作为“中华圣诞节”,以纪念和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贡献)。同时我们建议把孔子生日公历9月28日作为“中华教师节”。
一、倡议把轩辕黄帝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作为“中华父亲节”
中华父亲——黄帝
黄帝与夫人嫘祖妈妈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把“人文初祖”黄帝的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作为“中华父亲节”纪念日理所当然。通过中华黄帝父亲节,一是培养每个人的认祖归宗感;二是感恩父辈养育之恩;三是用实际行动孝敬父辈;四是把对父辈的恩和爱推及到所有人和事,促进社会和谐。
二、倡议把农历六月初六黄帝与嫘祖妈妈龙凤呈祥大婚之日作为“中华婚庆节”
天下第一大婚房花烛夜的新郎是轩辕黄帝,新娘是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也就是说,嫘祖除了创造了养蚕织绸制衣技术,而且还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创立婚姻制度和礼仪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嫘祖故里四川绵阳盐亭青龙山有座嫘祖嫘轩,相传农历六月初六是轩辕黄帝和嫘祖妈妈在这儿成婚的日子。“千里姻缘一线牵”、“洞房花烛夜”、“龙凤呈祥”等家喻户晓的传说都是关于黄帝和嫘祖妈妈的,都是从嫘祖故里盐亭开始的。每年的六月初六当地民众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来纪念这两位人文始祖的大功大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通过设立“中华婚庆节”,对“千里姻缘一线牵、洞房花烛夜、龙凤呈祥”的讲解,以及传统婚庆仪式的展示和体验,让人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解中华父母黄帝嫘祖文化,引导大家寻根祭祖、认祖归宗、孝亲敬老,爱美和善,讲好家庭故事、家族故事、家乡故事和家国故事。
三、倡议把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作为“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重要的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华情人节”(爱情节)。通过七夕节,增强夫妻之间的联络与感情,促进和谐家庭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四、倡议把酬蚕节(农历九月十五黄帝元妃嫘祖凤凰涅槃)作为“中华感恩节”
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之所以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先蚕”是因为首倡蚕桑,衣被天下;协和百族,帛化干戈;始兴嫁娶,崇尚礼仪;辅弼黄帝,统一中原;农桑立国,福祉万民。一生勤劳善良,以身垂范;勇于创新,百折不挠;大爱无私,宽厚仁爱;为民谋利,甘于奉献,最后累死在湖南衡阳道。正是在她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如勤劳、仁爱、包容、创新、奉献,爱、善、和、美等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文明延续至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嫘祖功高日月,人们尊称为蚕姑,蚕姑娘娘,先蚕娘娘,蚕神,先蚕神,先蚕圣母,人文女祖,华夏民族的母亲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十是嫘祖的生日,人们都要举行“先蚕节”祭祖大典;称作“春祀”。嫘祖故里盐亭,从2016年至2019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暨“先蚕节“祭祖大典,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都跟踪报道。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改为网上祭祖。绵阳和谐人生文化团队于2020年农历二月初二(公历3月3日)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代表在北京北海公园先蚕坛举行了祭祖仪式,和嫘祖故里盐亭网上祭祖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农历九月十五是嫘祖妈妈逝世的日子,人们为了怀念她,感恩她的功绩,五湖四海的炎黄儿女代表都要回到她的家乡四川绵阳盐亭参加多种形式的“酬蚕节”系列祭祀活动,称作“秋祀。”这一祭祀传统在盐亭嫘祖故里已传承几千年。
祭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之大事,在祀与戌。”“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人无理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人有理则安,无理则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2016年8月29日在北京会见中共盐亭县委书记袁明时指出:祭拜嫘祖妈妈实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上古文明的尊重,对创造精神的尊重,对造福百姓精神的尊重。对中华始母一嫘祖妈妈的拜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盐亭弘扬嫘祖文化,举办祭拜嫘祖活动,其意义也超越了盐亭本身。根据中国(盐亭)华夏母亲嫘祖故里酬蚕节系列活动安排,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每年从重阳节开始至酬蚕节九月十五,先后在全县有关嫘祖文化庙宇,殿堂,纪念地,办事处,宣传中心(站),嫘祖陵,茶亭乡卧龙山,高灯镇丝源山,嫘祖宫,嫘祖文化广场,龙泉乡宝范寺,金鸡镇嫘轩宫,林农镇玉龙山,云溪镇嫘祖文化宣传队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势多样的民间祭祀蚕神活动。如蚕神巡乡巡城,二龙(蚕龙桃子龙)巡游祈福,拜蚕神,转山会,丝源会,巡行天下,祈祖佑国谢蚕神,献红鞋,献茧子,歌会嫘祖美名天下扬,中华母亲颂,爱在盐亭感恩嫘祖等。感谢嫘祖祈福,从而充分体现人们“春祈”,“秋报”,不忘嫘祖“万年衣被泽无疆”的千秋功德。
传承嫘祖文化、弘扬嫘祖精神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连续五年,盐亭酬蚕节祭祖仪式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嫘祖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水有源,树有根,龙有头,人有祖。文明泽华夏,丝绸连世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家,于是有了家风、家规、家训,有了风气的传递,文明的绵延。嫘祖妈妈贤德,于是贤德融于血缘基因,但贤德亦是风尚,是代代相传的训规,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没有她,就没有华夏文明的传承。她确实跟天下的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但也跟天下母亲不一样,因为她是天下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在这个中国和全球多灾多难的2020年,全球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更应该深刻反思自己,正本清源,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感恩中华母亲嫘祖妈妈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中华文明瑰宝。只有把农历九月十五嫘祖慢慢找凤凰涅槃设立为“中华感恩节”,引导全球华人共祭中华母亲先蚕嫘祖妈妈,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感恩之心,才能真正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倡议把孔子生日(公历9月28日)作为“中华教师节”(或“中华教育节”)
孔子行教像
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李耳,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伟大的教育家。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厚德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因此,我们建议把孔子的生日公历9月28日作为“中华教师节”(或“中华教育节”)。我国台湾省就是如此(据说美国的一个州也以此日为“教师节”)。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通过中华教师节(或“中华教育节”),一是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首,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二是促进广泛持久地学习孔子儒家文化,学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三是把儒家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落实到行动中,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四是把对父母的孝敬推及到所有人和事,促进社会和谐。
六、 倡议把毛泽东诞辰日(公历12月26日)作为“中华圣诞节”
12月26日,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日。毛主席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等是举世公认的,他让世界四分之一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圣人。因此,把他的诞辰日作为“中华圣诞节”当之无愧。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洋父亲节叹
向一
2020年6月20日于锦官城
数典忘祖又过节,
弄个洋鬼作为爹。
口口声声炎黄子,
何苦媚外失骨血。
三月初三黄帝生,
才是华夏父亲节。
亲祖不拜供夷仔,
巍巍民族好特别。
二月初十嫘祖诞,
华夏母亲功德传。
谁去弄个洋婆子,
供上神殿成笑谈。
寰宇国家二百三,
唯我中华五千年。
有崽枉为炎黄后,
生拉洋鬼上神龛。
(作者李耀君:和谐中国网总编辑)
(原文地址:和谐中国网
李耀君书“中国梦”
【作者简介】李耀君,字明道,和谐书院院长、嫘祖书院名誉院长,《弟子规》现代修订者,《人之规》作者,台湾孔子播学院特聘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益者和传播者。1966年出生于字圣仓颉故里、史圣司马迁故里和印光大师故里的陕西渭南。198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兼任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多个机构文化顾问。曾担任央视《星光大道》评委。
李耀君先生与时俱进修订《弟子规》,形成了《人之规》,并率“和谐中国网”在全国倡议发起“全民学习《弟子规》”工程,提出“全民学习弟子规,家和国和天下和”。联合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向社会各界赠送百万余册。在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开展“传统文化与身心灵健康巡讲”数百场。先后应邀赴日本和台湾讲学和书法交流。倡导把黄帝生日农历三月初三作为“中华父亲节”,推动把黄帝元妃嫘祖生日农历二月初十作为“中华母亲节”。中央电视台和《联合国友好画报》等媒体先后报道。
李耀君先生以其书法作品及其拍卖所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被誉为“慈善书法家”。他撰写的“人生修炼三部曲”之《明道歌》“人生之志在明道,做人之道根在孝。生财之道在于舍,健康之道平心造”,以及《放下歌》中的“万事一念间,放下天地宽”等诗句,被广为传诵。 (微信:330835268)
附:
《国学老师李耀君十年修习弘扬传统文化的欢喜历程》——《行者》
《李耀君:国学弟子规中的人生智慧》视频讲座
相关链接:
文化军事战略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宝--台湾二水爱国主义精神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要过"中华母亲节"(农历二月初十黄帝正妃嫘祖妈妈诞辰)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要一起过“中华父亲节”(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诞辰)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一起过“中华婚庆节”(农历六月初六黄帝嫘祖成婚日)
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一起过“中华感恩节”(农历九月十五黄帝元妃嫘祖凤凰涅槃)
弘扬嫘祖文化 传承嫘祖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缔造和谐人生 ——记和谐人生董事长何君梅女士
热烈祝贺浙江丽水缙云仙都景区和四川绵阳盐亭嫘祖陵公园被国台办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国台办发布】 在浙江丽水缙云仙都景区和四川绵阳盐亭嫘祖陵公园新设2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共同富裕路 家风万代传 ——弘扬中华母亲嫘祖文化,传承爱美和善嫘祖精神
礼敬原创者无私奉献!
中华母亲嫘祖网
属 于
每一位炎黄子孙 嫘祖儿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欢迎转发、传播,传递正能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恩您的参与
也就是说,当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一例外地称黄帝是自家始祖的时候,也就应该明白,华人无一例外的是嫘祖妈妈的子孙后代,嫘祖妈妈就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伟大母亲。
嫘祖妈妈发明并且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蚕神”、“蚕神娘娘”。 有蚕乃有丝,有丝乃有绸,有丝绸乃有“丝绸之路”。嫘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去寒避暑的物质文明,其“创造、发明、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更是照耀千秋万代的。今天,党中央习主席提出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交流,我们大力弘扬嫘祖文化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梦,嫘祖情,丝绸路,和天下。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也就是说,嫘祖除了创造了养蚕织绸制衣技术,而且还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创立婚姻制度和礼仪,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通过中华嫘祖母亲节,一是培养每个人的认祖归宗感;二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三是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四是把对父母的恩和爱推及到所有人和事,促进社会和谐。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第1073期 2025.10.05
2025-10-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1369期 )2025.10.05
2025-10-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第1072期 2025.10.04
2025-10-03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1368期 )2025.10.04
2025-10-03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第1071期 2025.10.03
2025-10-02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1367期 )2025.10.03
2025-10-02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第1070期 2025.10.02
2025-10-01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1366期 )2025.10.02
2025-10-01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第1069期 2025.10.01
2025-09-30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1365期 )2025.10.01
2025-09-30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民生路6号 欢迎来电咨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17 绵阳和谐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备案号:粤ICP备14000102